□ 谷春生
小時候,,我生活在鄉(xiāng)下,扁擔是家家戶戶的必用之物,。聽父親說,,我們的“家”就是曾祖父從河南林縣(現(xiàn)為林州市)用扁擔一擔一擔挑到平順落戶的。
扁擔,,樸素簡單,,一根木頭從中鋸開。長約五尺,,寬約三公分,,赤條條一根,像山里的漢子,,站著是一豎,,躺著是一橫,重擔百斤也不彎,。
最初,,我家用的一根桑木扁擔,是從桑樹上鋸下來加工而成,,韌性極好,,用了多年也不彎曲。兒時,,家家戶戶都用扁擔。扁擔擔在肩上挑柴禾,、挑谷物,、挑石頭、挑青草,、挑農(nóng)肥…… 每當清晨,,天色剛亮,林中雀鳥在嘰嘰喳喳地叫,,村中井邊便站滿了擔水的鄉(xiāng)鄰,。當一桶桶水從井里吊上來后,人們再用扁擔擔回去,。
還記得小時候大人們教我的童謠:“小扁擔,,五尺三,,姐妹們挑上不換肩。一行兒排開走得歡,,好像那大雁飛上天,。”
母親38歲去世,當時我才10歲,,父親帶著我們5個兄弟姐妹生活,,開始讓我學挑水。大人挑一擔水,,我挑半擔水,,我的肩膀被扁擔壓得生疼,而扁擔總是顛不起來,,水桶亂晃,,水也灑了出來。父親撫摸著我紅腫的肩膀說:“用扁擔擔水,,腰要挺直,,抬腳時讓扁擔上揚,落步時讓扁擔自然墜彎,。”我按父親說的去做,,果然覺得那半擔水不是很重了。
過去生活條件差,,我從10歲便開始擔東西,,一直擔到40多歲。如今,,家家戶戶生活條件變好,,農(nóng)村用上自來水,兒時的老井已然成為一種久違的記憶,。拖拉機,、三輪車、摩托車,、小汽車等交通工具,,代替了肩挑背扛的歷史。退出歷史舞臺的扁擔基本沒用了,,人們把它悄無聲息地豎立在墻角,、屋檐下。扁擔布滿了塵埃,,卻依然保留著曾經(jīng)的光澤,,仿佛是在默默地訴說著曾經(jīng)生活的艱辛與不易。
其實,,人生又何嘗不是一根扁擔:無論酸甜苦辣,、風雨坎坷,,我們都要義無反顧地挑起來,大步向前走,。
(來源:)
[編輯:趙孝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