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罐籠緩緩打開,,十幾名礦工依次走出井口,礦工們滿身烏黑的煤灰,,但難掩臉上的笑意,。“大家洗個熱水澡就能回家了,今天是除夕,,大伙都想著早點回去,。”山西焦煤集團西山煤電屯蘭礦采煤區(qū)技術主管孫志剛說。

礦工們準備出井,。新華社記者王勁玉 攝
除夕回家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但在山西,大部分煤礦工人除夕在崗是常態(tài),。為保障生產,,多數煤礦采用倒班制,全天24小時生產,、檢修不停,,煤礦工人少有正常休息的時候,。
隨著智能化礦井建設加速推進,一些科技裝備替代了井下繁雜的人工,,井下用人不斷減少,;安全性更高的設備故障率更低,一線礦工的勞動強度也在下降,。在位于山西省太原市的屯蘭礦,,礦工們已經不再需要上夜班,孫志剛和他的工友們在結束了白天的工作后就能正常下班,。
山西焦煤集團西山煤電屯蘭礦于2002年建成投產,,核定年產能400萬噸,,是一座煤與瓦斯突出礦井,。“雖然礦井開采難度高、地質條件復雜,,但通過智能化建設,,我們的生產環(huán)境不斷優(yōu)化,過去一個人每天要移動上百個支架,,走幾萬步,,現在體力勞動強度大幅下降。”孫志剛說,。
采煤機記憶截割,、電液控支架自動控制、供配電系統(tǒng)集中控制……在孫志剛所在的18302工作面,,通過智能化開采為煤礦減人,、增效提供保障,不僅日均產量提高了,,井下作業(yè)人員減少了,,而且近年屯蘭礦未出現過一線礦工重傷及以上事故。

礦工孫建正在井上控制割煤,。新華社記者王勁玉 攝
與孫志剛仍在井下一線工作不同,,孫建已經實現了從礦工到技術工人的轉變。在屯蘭礦智能化遠程控制中心,,隨著集控工孫建按下了左截割啟動鍵,,井下綜采工作面的割煤機緩緩開動,開始自動割煤,。
孫建過去是井下綜采一線檢修工,,現在是一名在井上智能化控制中心工作的技術工人。“現在的工作環(huán)境越來越好了,,都說以后礦工也能打著領帶干活,,我相信一定能實現,。”孫建說。
為了適應智能礦井的發(fā)展,,在孫建所在的綜采隊目前有超過20人有專業(yè)職稱,,既懂井上又懂井下的技術型人才逐漸成為煤礦的主力軍。
“煤礦依托技術升級帶來對礦工的解放效果正在不斷顯現,,我們從2020年開始逐步取消后夜班,。井下智能化設備適應性更好,并且通過井上監(jiān)控能及時發(fā)現問題,,大量的一線工作轉移到地面,,煤礦工人正在成為一個‘體面’的工種。”屯蘭礦黨委書記趙偉紅說,。
截至今年1月,,山西10座國家智能化示范煤礦全部建成,全省累計建成118座智能化煤礦,、1491處智能化采掘工作面,。除夕,大量的煤礦工人得以回家過年,。(記者梁曉飛,、王勁玉)
(來源:新華社)
[編輯:趙孝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