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生們在勞動基地觀察記錄植物生長情況,。
文/圖 本報記者 韋婧
走進校園農場,種下收獲的希望,;烹飪一餐美食,,與親友一同分享;參加實習實訓,,領悟工匠精神……近年來,我市深化德智體美勞“五育”融合,,把勞動教育納入中小學培養(yǎng)全過程,,貫穿學校、家庭,、社會各方面,,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技能和勞動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
實踐體驗中感悟勞動之美
“同學們,前不久我們在實踐基地種植了土豆,,了解了土豆是一種常見的莖塊類植物,。那么,今天我們來學習種菜花……”走進上黨區(qū)蔭城學校,,五年級五班的班主任郭彩云正在給學生們講解如何種植菜花,,學生們全神貫注,聽得津津有味,,不時提出問題,,課堂氣氛輕松活躍,。
為了將勞動教育落到實處,蔭城學校創(chuàng)建了農耕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勤耕園,?;卣嫉孛娣e13.7畝,種植了各種果蔬30余種,,并以班級為單位劃分了勞動實踐活動區(qū),。每節(jié)課前老師都要向學生介紹本節(jié)課的勞動內容,讓田間勞作為學生成長賦能,,使學生體會勞動的快樂,,并懂得勞動果實來之不易,從而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好習慣,。
“從春季學期開始,,每個孩子都會親手播下種子。在老師的指導下,,播種,、澆水、施肥,,從事農事勞動,。”郭彩云說,在快樂的勞動課中,,孩子們不僅掌握了基本的勞動技能,,也更加了解自然規(guī)律,從而樹立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學科融通中弘揚勞動精神
在平順縣苗莊小學“學農教育基地”里,,孩子們在老師的引導下認真觀察農作物的生長變化,測量株距行距,,計算周長面積,,將數學學科中的計算運用到實踐中。通過數學生活化,、科學實踐化的方式,,促進課堂知識與生活實踐有效銜接。
學生們在勞動基地里觀察,、發(fā)現,、體驗、思考,,積累素材,,寫觀察日記,隨時記錄農作物的生長變化,,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學、所悟,,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來,。一只小昆蟲的爬行,一顆種子的生長,,一朵小花的盛放……體驗與收獲,,都源于生動的勞動實踐。
美麗的勞動基地也是孩子們美術課的寫生基地,,藍天白云,、草地綠植、花開滿園,、碩果累累……在孩子的畫筆下瞬間生動起來,。大家觀察動植物、種子,、土壤,、果實等,并將其制作成標本,,將實踐與科學課程巧妙融合,。
到了采摘季,苗莊小學以班級為單位組織學生對農作物進行采收,,并舉辦“農產品創(chuàng)意秀”等活動,。綜合實踐課上,學生們借用部分果實制作創(chuàng)意手工作品,,編結小掛件等,,精致豐富,創(chuàng)意無窮,。
“我們都很喜歡這樣的課程。”六年級學生申一冉說,,“在實際操作中,,能體會到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也更理解勞動的價值與意義,。”
在苗莊中心校副校長張愛萍看來,,勞動不應當只是體力的付出和消耗,更在于內在價值觀的生成和理性思維的提升,。各門學科都蘊藏著大量勞動教育的素材,,因而也都存在著開展勞動教育的可能性,只有將勞動教育融入教學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取得實效,。
協(xié)同育人中增強教育實效
勞動教育在哪兒教,?誰來教?長效機制的構建,,離不開切實的資源支持和條件保障,。利用職業(yè)院校實訓實習場所、設施設備為普通中小學提供所需服務,,便是豐富勞動實踐場所的舉措之一,。
2023年10月,長治六中組織學生到社會勞動實踐基地華北機電學校觀摩我省第十七屆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能夠近距離觀摩高規(guī)格的科技賽事,,對于學生們而言是一次特別的體驗。大家認真觀看比賽,,思考,、學習比賽流程,感受比賽氛圍,,在活動中感受勞動的無限魅力,。
賽后,學生們互相交流:“這次大賽的整個賽場條件設施很好,,能讓選手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水平,。”“選手們需要通過大量訓練、深度鉆研,,克服種種困難,,才能面臨突發(fā)狀況應對自如。”“想成為真正的技術大師,,要有一輩子堅持做一件事的工匠精神,。”
觀摩活動營造出積極向上、崇尚科學的濃厚氛圍,,在學生們心中播撒下熱愛科學,、勇于創(chuàng)新的種子。我市將進一步推進勞動基地整合共享,,夯實勞動教育責任,,不斷提升教師專業(yè)化水平,統(tǒng)籌拓展校內校外勞動教育資源,,建立家校銜接的勞動育人機制,,引導更多學生在勞動中收獲成長。
(來源:)
[編輯:趙孝蕾]
|